董锄平

来源:京山生活网     发布时间:2019-02-19
董锄平(1900~1969),亦名方成、楚屏、冰如,贾店董家城人。出身殷实之家。1907年至1919年,先后就读于京山高等小学、武昌英算专修补习学校、武昌实业教员养成所、湖北甲种工业学校、湖北外国语学校、湖北法政专科学校法律系。“五四”运动时期,参加并领导-。1920年到上海,结识李汉俊、陈独秀,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。次年1月,与一批进步学生赴苏联学习途中,于满洲里火车站被捕,5月经营救出狱。回上海后,由陈独秀、李汉俊介绍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,是中共创立时期的革命活动家之一。8月,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,为负责人之一,负责书记部机关报《劳动周刊》,号召并组织工人支援香港海员大罢工。1923年赴南洋,先后在新加坡育英学校、马来亚吉隆坡中华学校任教员、校长。通过办平民夜校,在工人群众中宣传革命,发展中共组织,被英国殖民当局驱逐。后到缅甸仰光任《觉民日报》总,又遭英当局逮捕,先后-于槟榔屿和新加坡,经孙中山派宋子文与英方交涉获释。旋回广州,值第一次国共合作,即参加国民党,领导工农运动,任广州革命政府工农委员会副委员长。1925年派往古巴,任《民声日报》总,在海外大力发展国民党组织,同北洋军阀政府驻古巴代表斗争。“五卅”惨案发生,因募捐支持工人斗争,次年被古巴当局驱逐。回国后,同刘少奇、李立三等领导武汉地区工人运动,任武汉店员总工会委员长,参与领导组织工人纠察队。1927年1月,被选为全省总工会执行委员兼工人武装纠察队副总指挥。在收回汉口英租界斗争时,于工人纠察队中组织临时战斗队冲进租界。5月,同刘少奇、李立三等作为中国代表出席泛太平洋劳动大会。6月,在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上,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常委。这一时期,董对陈独秀右倾路线有所抵制。一次会上,陈提出要把被工人赶出武汉的资本家“用八抬大轿抬回来”,董坚决反对。陈说:“如果你不照我的话办,国民党就会把你当土匪办。”董霍地站起来说:“你要请你自己去,我不去!”即愤然退出会场。“七·一五”事变后,赴南昌参加“八一”南昌起义,任革命委员会农工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。失败后随部队撤往广东。海陆丰战斗失利后,经前敌委员会安排到香港。年底辗转至上海,任上海总工会常委、总工会沪西特派员、中共江苏省委候补委员。1928年冬被捕。释放后,与党失去联系。1929年赴菲律宾,任教于华侨中学。“九·一八”事变后,在华侨学生中组织抗日后援会,并在侨胞中为东北抗日义勇军募捐。1933年11月,回国寻找党组织,适逢国民党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、蔡廷锴等在福州成立“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”,反蒋抗日,董作为华侨代表参加,任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经济委员会委员。次年1月,该政权失败,复回菲华侨中学任教,在师生中组织抗日后援联合会,并以《前驱日报》为阵地,撰文讨伐汉奸,宣传抗日。
“七七”事变后,回国参加抗战,在武汉与周恩来、董必武取得联系,经中共中央指示,留党外工作,先后在武汉、重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设计委员,并曾任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参议,湖北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。1940年至恩施,创办《新湖北日报》,任总。皖南事变后,张群令董发表歪曲-的社论,董拒绝,引起张怀疑,先扣留其未婚妻,继又在其结婚之日派特务搜查住房。不久,即被张下令逐出报社。旋返重庆,先后任国民党党政考核委员会侨务组组员、国民党海外部专门委员,因与当权者意见不合,两次被开除。1945年春,中国学术工作者协会在重庆成立,任常务理事。1946年到上海,任华侨通讯社副社长兼总,发起成立中国学术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。3个月后,华侨通讯社被当局取缔,转任民治新闻专科学校教授。上海解放后,应周恩来邀请,赴北京参加新中国创建工作。1949年7月,任国际联络委员会秘书长,参加中华全国总工会亚奥工会筹备工作。12月,由董必武、李立三介绍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,任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政策研究室主任、室主任、立法组组员。1955年因“胡风事件”受审查。1959年调任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。“文革”初被投进监狱。1969年病逝于狱中。1979年平反昭雪。遗著有《夺回英租界斗争史》等。